独家

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(试行)

3656
0
2021-04-13
简介
前言1总则2一般规定2.1空间参照系统和比例尺2.2图件种类2.3图件的合并与拆分2.4基础地理要素2.5注记2.6图幅配置2.7图纸要素3调查型图件制图要求3.1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2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3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3.4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3.5市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4管控型图件制图要求4.1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4.2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4.3市域农(牧)业空间规划图4.4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4.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4.6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4.7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4.8市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4.9市域矿产资源规划图4.10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4.11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4.12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4.13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4.14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4.15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4.16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4.17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.18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4.19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4.20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5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5.1底图色彩引导5.2用地用海色彩引导5.3规划分区色彩引导5.4各类控制线和符号引导5.5样图示意附录E其他符号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(试行)自然资源部20

文档内容部分截取

前言1总则2一般规定2.1空间参照系统和比例尺2.2图件种类2.3图件的合并与拆分2.4基础地理要素2.5注记2.6图幅配置2.7图纸要素3调查型图件制图要求3.1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2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3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3.4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3.5市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4管控型图件制图要求4.1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4.2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4.3市域农(牧)业空间规划图4.4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4.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4.6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4.7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4.8市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4.9市域矿产资源规划图4.10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4.11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4.12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4.13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4.14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4.15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4.16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4.17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.18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4.19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4.20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5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5.1底图色彩引导5.2用地用海色彩引导5.3规划分区色彩引导5.4各类控制线和符号引导5.5样图示意附录E其他符号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(试行)自然资源部2021年3月—II—前言为深化落实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(试行)》,加强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,规范制图表达,制定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(试行)》,明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纸表达的要素、色彩、符号等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,补充、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纸表达要素内容。本规范包括总则、一般规定、调查型图件制图要求、管控型图件制图要求、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、附录。本规范起草单位: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、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、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、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、武汉市规划研究院、中国地图出版社。—I—目录1总则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一般规定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.1空间参照系统和比例尺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.2图件种类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.3图件的合并与拆分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2.4基础地理要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2.5注记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42.6图幅配置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2.7图纸要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3调查型图件制图要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3.1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3.2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3.3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13.4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3.5市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4管控型图件制图要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4.1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4.2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4.3市域农(牧)业空间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4—II—4.4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44.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54.6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54.7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64.8市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74.9市域矿产资源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74.10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74.11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94.12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04.13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04.14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4.15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4.16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4.17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4.18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34.19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34.20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45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5.1底图色彩引导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5.2用地用海色彩引导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5.3规划分区色彩引导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—III—5.4各类控制线和符号引导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5.5样图示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6附录A图幅配置示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7附录B用地用海分类配色指引表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9附录C规划分区配色指引表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1附录D各类控制线配色及表达指引表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2附录E其他符号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3—1—1总则1.1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市级行政区域(市、地、州、盟,下同)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制作。1.2本规范未规定的内容,可参照其他专业标准的制图规定执行,也可在本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补充,但不应与本规范中的内容相矛盾。1.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,应完整、准确、协调、清晰、美观。—2—2一般规定2.1空间参照系统和比例尺2.1.1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”,高程基准面采用“1985国家高程基准”,投影系统采用“高斯—克吕格”投影,分带采用“国家标准分带”。2.1.2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,市域图件挂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:10万,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,可适当调整。2.1.3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,中心城区图件挂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:1万~1:2.5万;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,图件比例尺可缩小至1:5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。2.2图件种类2.2.1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图件包括调查型图件、管控型图件和示意型图件三类。此外,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图件。2.2.2调查型图件5张(类),包括: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、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、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、市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。2.2.3管控型图件20张(类),包括: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、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、市域农(牧)业空间规划图、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、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、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、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、市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、—3—市域矿产资源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、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、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、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、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、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。2.2.4示意型图件5张(类),包括:市域主体功能分区图、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、市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图。2.2.5本规范重点对调查型图件和管控型图件规定制图要求,并作配色和符号引导。2.3图件的合并与拆分2.3.1图纸合并。同种专题或不同专题内容的现状图件和规划图件,在不影响内容识别的前提下,可合并绘制。2.3.2图纸拆分。综合交通、市政基础设施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图件,可根据实际需要按不同专题内容拆分绘制。2.4基础地理要素本规范涉及的所有图件应包括以下基础地理要素:2.4.1行政界线。制图区域内表达到区(县)或乡(镇)行政界线,制图区域外表达到省、市或区(县)行政界线。边境城市应注明国境线。—4—2.4.2政府驻地。制图区域内表达到区(县)或乡(镇)级政府驻地,制图区域外表达到省、市或区(县)级政府驻地。2.4.3高程特征点。包括制图区域内重要的山脉、山峰、山隘等,宜标注名称和高程值。2.4.4等高线和等深线。高程、高差对国土空间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高线,水底地势对国土空间有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深线。2.4.5其他地物。根据区域情况可选择表达水系、海岸线等其他重要地物,图式可参考地形图相关规范予以表达。2.5注记本规范涉及的所有图件应包括以下注记:2.5.1主要注记内容:1)市(地)、县(区)、乡(镇)政府驻地名称。2)铁路站场、民用机场、港口码头、公路与铁路(及其不同方向的通达地名)名称。3)重大水利设施名称。4)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干渠、海域的名称。5)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自然公园的名称。6)其他重要地物名称。2.5.2同一图形文件内注记文字种类以不超过四种为宜:1)汉字:优先采用宋体,可选用黑体、楷体、仿宋、隶书。—5—2)英文和数字:优先采用TimesNewRoman,可选用ArialBlack。2.5.3不同图形文件内同类型注记的字体、大小应保持一致。2.5.4底图要素中的注记文字宜以灰色、白色为主,并应与必选要素、可选要素的注记文字在颜色、大小等方面有明显区别。涉海要素表达参照相关规定。2.6图幅配置2.6.1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图幅配置内容包括:图名、图廓、指北针与风玫瑰图、比例尺、图例、署名和制图日期,图幅配置可参见附录A。2.6.2图名。图名宜位于图廓外上方,包括规划名称、主题名称,汉字采用黑体,英文和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。2.6.3图廓。图廓由外图廓和内图廓构成,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,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。2.6.4指北针与风玫瑰图。指北针与风玫瑰图可绘制在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,有风向资料的地区采用16方向或8方向风向玫瑰图,其他地区采用指北针式样。2.6.5比例尺。比例尺可选用直线比例尺,比例尺总长度宜为图廓宽度的1/10。2.6.6图例。图例由图形(线条、色块或符号)和文字构成,宜绘制在图廓下方。—6—2.6.7署名和制图日期。图件应署规划编制单位的正式名称和规划编制日期,注于图廓外左下角或右下角。2.7图纸要素2.7.1图纸要素包括底图要素、主要表达内容必选要素和主要表达内容可选要素(以下简称必选要素和可选要素)。2.7.2底图要素一般包括制图区域的行政边界要素、自然地理要素、交通要素、用地和分区要素。各类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:1)行政边界要素。——市域底图应表达区(县)级及以上行政界线和政府驻地、制图区域行政界线的晕线、涉海城市还应包括海岸线和市辖海域。——中心城区底图应表达乡(镇)级及以上行政界线和政府驻地、制图区域行政界线的晕线、涉海城市还应包括海岸线和市辖海域。2)自然地理要素应包括山体、水系。3)交通要素。——除市域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外,其他现状图纸底图应表达现状的机场、铁路及站场、城际轨道、港口码头、公路、城镇骨干路网,不同设施可选择性分类表达,可用相同用地叠加不同符号表达。——除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、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外,其他规—7—划图纸底图应表达现状和规划的机场、铁路及站场、城际轨道、港口码头、公路、城镇骨干路网,不同设施可选择性分类表达,可用相同用地叠加不同符号表达。4)用地和分区要素。——除市域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外,其他现状图纸底图应表达现状建设用地(包括城乡建设用地、区域基础设施用地、其他建设用地)。——除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、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、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外,其他规划图纸底图应表达城镇发展区,有条件的城市宜增加表达村庄建设区。2.7.3必选要素。制图区域内如有本规范确定的必选要素,则应按规定进行表达。2.7.4可选要素。本规范确定的可选要素宜有选择地表达,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其他要素。—8—3调查型图件制图要求3.1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1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耕地。2)园地。3)林地。4)草地。5)湿地。6)农业设施建设用地。7)居住用地。8)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。9)商业服务业用地。10)工矿用地,宜细化表达采矿用地、盐田用地。11)仓储用地。12)交通运输用地,宜细化表达铁路用地、轨道交通用地、公路用地、机场用地、港口码头用地、管道运输用地。13)公用设施用地,宜细化表达水工设施用地、干渠。14)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。15)特殊用地。16)陆地水域。—9—17)渔业用海。18)工矿通信用海。19)交通运输用海。20)游憩用海。21)特殊用海。22)其他土地,宜细化表达空闲地。23)其他海域。其中,为表达市域空间关系,可将现状机场、铁路及站场、城际轨道、港口码头、公路、城镇骨干路网等重要结构性交通要素叠加在用地要素上。3.1.2可选要素,可包括:1)根据实际情况,可结合专项细化调查进一步细分用地分类;可细化表达至符合《国土空间调查、规划、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(试行)》规定的二级类或三级类。2)根据实际情况,可按照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(试行)》附表D.2市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,将城镇和村庄范围内的有关用地归并表达为城镇和村庄用地。3)中心城区范围、历史文化保护线等要素。3.2中心城区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3.2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耕地。—10—2)园地。3)林地。4)草地。5)湿地。6)农业设施建设用地。7)居住用地,应细化表达城镇住宅用地、农村宅基地。8)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,应细化表达机关团体用地、科研用地、文化用地、教育用地、体育用地、医疗卫生用地、社会福利用地。9)商业服务业用地。10)工矿用地,应细化表达工业用地、采矿用地、盐田用地。其中,三类工业用地宜增加符号表达。11)仓储用地,宜细化表达物流仓储用地、储备库用地。其中,三类物流仓储用地宜增加符号表达。12)交通运输用地,宜细化表达铁路用地、公路用地、机场用地、港口码头用地、管道运输用地、城市轨道交通用地、城镇道路用地、交通场站用地、其他交通设施用地。13)公用设施用地,宜细化表达供水用地、排水用地、供电用地、供燃气用地、供热用地、通信用地、邮政用地、广播电视设施用地、环卫用地、消防用地、干渠、水工—11—设施用地和其他公用设施用地。14)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,应细化表达公园绿地、防护绿地、广场用地。15)特殊用地。16)陆地水域。17)渔业用海。18)工矿通信用海。19)交通运输用海。20)游憩用海。21)特殊用海。22)其他土地,宜细化表达空闲地。23)其他海域。3.2.2可选要素,可包括:1)根据实际情况,可结合专项细化调查进一步细分用地分类;可细化表达至符合《国土空间调查、规划、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(试行》规定的二级类或三级类。2)中心城区范围、历史文化保护线等要素。3.3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3.3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国家公园。2)自然保护区。—12—3)自然公园。3.3.2可选要素。可根据实际情况,增设世界自然遗产、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等要素。3.4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3.4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世界遗产。2)省级(含)以上文物保护单位,应分级表达。3)省级(含)以上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、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街区,应分级表达。3.4.2可选要素。可根据实际情况,表达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类型的分布情况,可增设市(县、区)级文物保护单位、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、地下文物埋藏区、水下文物保护区、历史建筑、历史地段、历史城区、工业遗产、农业遗产、水利遗产、文化线路、风景名胜区、山水形胜等要素。3.5市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3.5.1必选要素。根据实际情况,标明本地常发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点或分区,如地震、地面塌陷、山体崩塌等。3.5.2可选要素。可根据本地常见自然灾害,提出覆盖制图区域全域的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综合评估分区,如低风险区、中风险区、高风险区。—13—4管控型图件制图要求4.1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4.1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城镇开发边界。2)永久基本农田。3)生态保护红线。4.1.2可选要素。1)历史文化保护线。2)洪涝风险控制线。3)矿产资源控制线。4.2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4.2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生态保护红线。2)生态廊道。3)自然保护地。4)风景名胜区。5)重要湖泊、湿地。6)其他生态重要和敏感地区。7)市级(含)以上等级公园。8)主干河道。—14—4.2.2可选要素。可根据实际情况,增设生态保育区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、主干绿道等要素。4.3市域农(牧)业空间规划图4.3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优质集中耕地。2)优质集中牧草地。3)海水增养殖区。4.3.2可选要素。可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特征,增设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、农业生产分区、都市农产品基地、海洋牧场、退耕及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区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提升重点区域等要素。4.4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4.4.1必选要素,应包括:1)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保护对象,应表达:——世界遗产。——省级(含)以上文物保护单位、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、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街区,应分级表达。2)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,可结合遗产特征和图纸比例尺情况择情合并或分类表达。4.4.2可选要素。1)可根据实际情况,增设市(县、区)级文物保护单位、
展开
收起
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

引用:

评论: